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講座:山口守教授主講內容記錄


 
時間:2017/6/17 () 14:00-16:00
地點:紀州庵古蹟大廣間

  第一次認識巴金是在研究胡志明市立美術館原屋主華人富商黃文華家族一位住在巴黎黃家的長輩介紹我看他年輕在西貢時期閱讀的」,我開始對巴金感興趣。我查閱了巴金的資料及書籍,他的著作很容易引我掉了故事情節裡,他的一生也著實精彩,我不明白他如何挨過文革,文革過後又如何可以釋懷的過日子。但他的著作總可以令人再三玩味。

  2016年12月2日(五)1900-2100參加紀州庵文學森林之【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的利格拉樂.阿女烏所講述〈生命的另一種凝視〉之序文。這次的內容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初次認識到排灣族的文化,以及生長在部落外擁有外省血統的原住民和部落成長的原住民之間的異同與糾結。在演講結束後,我閱讀了利格拉樂.阿女烏所著「祖靈遺忘的孩子」,除了認真的閱讀內容,好奇這本書的序文是由一位日本人山口守先生所撰寫的,我第一次聽到山口守先生的名字。雖然感到好奇,但並沒有花時間去研究這位日本人。

  2017年年初的某日,一位朋友介紹我看台大開放式課程,我再次看到山口守先生的名字,而且內容是我感到興趣的課程「中文文學的世界:中國、臺灣、華人、族群」和「日語文學選讀」。只覺得有趣,藉由聆聽課程認識山口守教授。有些事的巧合好像是一種徵兆,有一股未知的力量牽引學習的過程。

  我仔細的聆聽研讀每一次的課程,即使每一次的「日語文學選讀」聽講,都需要需要花上相當多的時間,因為我手上沒有講義,對於不解的名詞及人名,我必須記下日語拼音,然後上網查資料,不然我無法全部的理解。但也可能是因為必須花時間上網查資料,所以可以有較深刻的學習。精彩的課程內容,讓我對日語文學的作家及近代有名的日本文學作家有初步的認識。雖然我沒有機會在山口教授的課堂上聽講,但總覺得每一節課的錄影學習都使我受益良多,上完課總有收獲滿滿的感動。

  另外,在《新百家學堂》白先勇人文講座─ 中文文學的世界:中國‧臺灣‧華人‧族群中,山口教授也介紹了巴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我第一次聽到「無政府主義」一詞,因而又擴展了我的視野。

  當得知紀州庵於將舉辦【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圖片文獻展及講座,同時山口教授也會一起參與講座,無論如何我都不能錯過見偶像的機會。我非常高興終於有機會親自聽山口教授演講,而不是透過網路。

以下是摘錄山口教授的講述巴金在台灣的朋友

  巴金有三個朋友來到台灣衛惠林、吳克剛及黎烈文教授,他們都是1920年代巴金在巴黎參與無政府主義(安那祺主義)運動的朋友。巴金、衛惠林、吳克剛在巴黎時住在一起,年輕時是積極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常在一起討論中國革命的問題,在蔣介石尚未發動政變之前,他們經常討論無政府主義者是否應該參加革命運動問題。衛惠林反對、巴金持中間派的立場。

  衛惠林在台灣大學教授人類學,由於曾留學學東京的早稻田大學及巴黎,日語非常的好,在台灣培養了很多原住民的人類學者。

  1947年夏天,擔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的巴金為了在台灣設立分社的事情,來台訪問半個多月,與當時在台大任教的黎烈文和其他一些朋友見了面。當時黎烈文擔任新生報的副社長,巴金在台灣新生報發表過文章。在1978年文革結束之後,巴金寫「懷念黎烈文」的文章中,提及二人在1933年第一次見面,而後經常來往,巴金透過黎烈文了解魯迅的情況,1936年發生了「國防文學論戰」,巴金和黎烈文等人成立了「中國文藝家協會」。台灣光復之後,黎烈文在台灣大學的外文系教授法國文學,並且中譯很多法國文學,白先勇等人在1960年出版了「台灣現代文學」,深受黎烈文的鼓勵。

  另外一位是吳克剛教授,山口教授受到吳克剛教授諸多的啟發。1985山口教授因為收集巴金的相關資料而來訪台灣在吳克剛教授的多次交流之下,慢慢的了解戰後台灣歷史和社會問題,進而每年多次訪台,慢慢的開始對台灣社會產生興趣。一開始,十分不解吳克剛教授身為一個外省人,卻非常嚴厲的批判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社會。後來,吳教授更向他訴說支持民進黨的理念,認為台灣可以獨力,他很同情戰後台灣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山口教授也許是受了吳教授的影響,從關心戰後台灣文學,連接到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作家的研究,這一切都是源自巴金研究,才會有日後的台灣文學研究。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