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河位於越南安江省瑞山鎮西邊,瑞河的越語為Kênh Thoại Hà(南越發音),kênh
Thụy Hà(北越發音)。越文亦稱為潭溪河
(kênh Tam Khê),東川河( kênh Đông Xuyên)及東川港( Đông Xuyên Cảng đạo),龍川河(rạch Long Xuyên) (有時稱河,舊名為東川河(rạch Đông
Xuyên),屬安江省)。河道寬為51,2公尺, 長31,
744公里。[1]
1818年,永清鎮守瑞玉侯阮文瑞率華夷民1500人,奉命開鑿拓寬湄公河三角洲上連接迪石和龍川的重要水道系統,一個月竣工,嘉隆帝感念瑞玉候的功績,賜名瑞河。瑞河不但便利湄公河三角洲的河運,並且解決迪石邊的河流淹水的問題。直至今日,仍然是重要的運輸河道,不論是在交通,商業,農業等運輸方面,河川的開通同時改變了兩側村莊的面貌。
一、現可考資料包括碑文及越南古藉漢文抄本。有關瑞河之述如下:
(一)瑞山碑文[2]
《瑞山碑文》記載
永為舟揖之利而此山在港道傍約十餘丈周圍
沙九一萬二千四百十尋閱月工竣居然一巨州也
旨董督浚東川港道受命之日夙夜祈懼易蓁莽排泥
特授綰永清鎮符戊寅春奉
(二)越南古藉漢文抄本
1.《大南正編例傳初集》【卷二十七】
十六年(1817)出為永清鎮守。十七年(1818)率兵濬東川港,港成賜名瑞河,河邊笠山亦名瑞山,以表瑞勞績,尋授欽差統制行,保護高蠻國事務。
2.《嘉定城通志》山川志
(2)瑞河 (俗名抜櫪tục
gọi là rạch Ba Rạch廣八尋,深十四尺,距鎮西二百十四里。在江西岸,西四里半至三歧水,與勤登江合。西南五十九里,至樂浴江口。從此而南,五十七里半江至雙江,小溝泥淤,草木壅塞,舟楫不通。嘉隆十六(1817年)十一月,欽命永清鎮鎮守瑞玉侯率華夷丁夫千五百,官給錢米,剪伐疏通,橫二十尋,深四尺。一月奏功,遂通堅江水道,民夷鹹利焉。御賜名瑞河,以識人臣之功也。原名丐山河。由龍川市東5公里處之丐山河口至迪石灣出海。[5]後擴浚為龍川一迪石運河,深(51,2公尺),
長12.410尋
(31, 744公里) [6]。
二、二個問題
(一)瑞河竣工年
『瑞山碑文』記載戊寅(1818年)春奉旨督浚東川港道,一個月竣工;又,大南正編例傳初集【卷二十七】十六年(1817)出為永清鎮守。十七年(1818)率兵濬東川港,港成賜名瑞河。
(二)誰參與拓寬瑞河的工作?
漢文抄本的嘉定城通志及越文譯本的爭議,在參閱漢文抄本的嘉定城通志及越文譯本的Gia Định thành thông chí 後,漢文抄本原文"欽命永清鎮鎮守瑞玉侯率華夷丁夫千五百",越文譯為"vua sai Trấn thủ trấn
Vĩnh Thanh là Thoại Ngọc Hầu điều dân Việt và dân Thổ 1.500 người"(中文即瑞玉侯率越人及土民)。原文為當地華人及夷人,越文卻翻譯成越人及土民(dân Việt và dân Thổ)。
此地,原為高綿屬地,漢文中之夷人應為柬埔寨人。華人在明末清初已經大量移民至此,越人何時移明至此不詳,依嘉定城通志原文瑞河應為華人及柬人所共同完成。況且,作者鄭懷德雖為明鄉之後,但在阮朝當官,應以越南阮朝的角度書寫此書,不該稱越人為夷人?是否有越人此項工程,則又是另一個待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