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府會館的彩門 |
類似的「彩門掛屏」,除了南越之外,亦在中國的香港的「上環觀音堂」及「紅磡觀音廟」、澳門路環「觀音廟」、佛山寺祖廟博物館、馬來西亞檳城的「慎之家塾」及吉隆坡的陳氏書院看到類似的「彩門掛屏」,只不過雕飾的主題有所不同。
香港上環觀音堂 |
1910年紅磡差館里觀音廟-香港公共圖書館 |
就這此廟宇建造的時間點來看,香港的「上環觀音堂」創建道光二十年(1840),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重建,門額上掛有一塊「彩門」,由銘文可知是由佛山技師刻成。而香港九龍最大的觀音廟「紅磡觀音廟」則是籌建於1873年,1889年重修。廣東「佛山寺祖廟博物館」則有二座彩門掛屏,是於1899年祖廟百年大修時,佛山的木雕行所刻製。馬來西亞吉隆玻的陳氏書院興建完成於1906年。
吉隆坡陳氏書院 |
這些有「彩門掛屏」的廟宇的共通點都是在十九世紀末做重修或重建,而佛山的雕刻師父有很多人到東南亞去工作,這些廟宇的最早的老照片也是拍攝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可能是佛山師父到越南及馬來西亞所刻,或者是越南及馬來西亞的寺廟向佛山的木雕店所購買運到東南亞,無論如何,「彩門掛屏」的背後一定有銘文刻記出品的時間及出品人,有人有機會看得到的話,也許可以明白。
祖廟彩門掛屏 |
其中廣東「佛山寺祖廟博物館」是唯一完整說明「彩門掛屏」製作的時間及作者的公司號及故事題材。「佛山寺祖廟博物館」有二座彩門掛屏,一為前殿漆金木雕彩門掛屏,另一為正殿的漆金木雕彩門掛屏。前殿的漆金木雕彩門掛屏,是於1899年祖廟百年大修時,由佛山著名木雕店號黃廣華雕刻。呈花籃狀,為漆金樟木鏤空多層高浮雕,中間主體紋飾分上、中、下三層。中層雕刻人物27個,故事題材是「趙美容伏飛熊」。傳說趙美容是北宋太祖趙匡胤之妹,隻身降服了外國使臣進貢的猛獸「飛熊」。作品刻畫的各中原大將精神抖擻,而外國使臣則作躬身狀,被打倒在地的“飛熊”則貌似外國人,似藉此來宣洩對西方人的不滿。正殿的漆金木雕彩門與前殿彩門形狀大致相同,內容題材則有所區別,上層為「擂臺比武」人物故事,中層雕刻「魏仇伏貘」人物故事,下層人物故事似為「夜戰馬超」,是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佛山承龍街木雕行合成店號的作品。
佛山木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廣派」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的。據民初《佛山忠義鄉志》記載,佛山木雕業以清代最為興盛,著名的木雕店坊有廣華、成利、聚利、恒吉、三友堂、泰隆、合成等十多家。佛山木雕尤以建築裝飾和祀神用品木雕最著名,如神案、彩門等。清代至民國年間,佛山承龍街又是木雕行業的集散地,店鋪、作坊有數十家,從業人員數百人,產品不僅為本鎮、四鄉及省會等地所用,而且還通過廣州大批出口到東南亞各地。佛山木雕的雕刻工藝以粗獷豪放、大刀闊斧、形象誇張、刀法俐落、線條流暢、構圖富於裝飾性為特點,與潮洲木雕的精巧細膩形成鮮明對比。
參考資料:
http://www.foshanmuseum.com/wbzy/xslw_disp.asp?xsyj_ID=318http://memorymacau.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05.html
https://mqleung.wordpress.com/2011/07/14/2011-7%E6%9C%88-%E6%AA%B3%E5%9F%8E-%E6%B5%AE%E7%BE%85%E4%BA%A4%E6%80%A1%E4%B9%8B%E6%97%85-da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