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秀一拳鍾龍步鸞音新佛國、滄桑雙眼飽鯤身鹿耳舊神州」小考~
在台北龍山寺的三川殿裡,有一幅對聯「靈秀一卷鍾龍步鸞音新佛國、滄桑雙眼飽鯤身鹿耳舊神州」,為大正十年仲秋吉旦(1921年),溫陵黃仲訓敬撰並書,由宜蘭的黃禮帆先生捐贈。黃仲訓先生的所撰寫之對聯為何會在龍山寺裡呢?
三川殿的對聯為柱子是為左右兩側對稱之排列,左側的柱子會刻上撰書者的姓名,右側的柱子則會刻上出資捐贈者名。捐贈者可以自行提供對聯字句,同時也可以只出資,由寺方選對聯,對聯可能是作者自己所書寫,或是由他人所書寫。1920年龍山寺進行原址再建工程,將原寺廟式建築,改建為宮殿式時,三川殿的柱子上的對聯是向各界賢達人士徵募而來的作品,由辜顯榮邀名匠王順益主持改建設計。
經與黃仲訓先生後人確認,黃仲訓本人不曾訪台,柱上刻「溫陵黃仲訓敬撰並書」,黃仲訓之父黃文華先生晚年移居泉州,黃仲訓亦由西貢到泉州協助其父親,可能因此黃仲訓以溫陵做為自己所在地的代稱。
捐贈者宜蘭的黃禮帆先生為宜蘭黃純善先生的後代,因而筆者去信給「黃純善管委會派下員代表」︰『由於黃仲訓先生1920年代左右在廈門鼓浪嶼投資,想了解黃禮帆先生是否在1920年代左右前往中國廈門、泉州一帶做生意?如果是,這樣就可能是二位黃先生在中國相識,而黃仲訓先生提字送給黃禮帆先生。』可惜,我得到「黃純善管委會派下員代表」黃先生的回答,不清楚1920年代的事情。由於黃禮帆的家人不知道1920年的事,所以我只能推論,黃禮帆先生捐款給龍山寺,龍山寺自行選對聯刻上。
西貢華人富商黃仲訓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台灣總督府對法印施策」中,記錄台灣總督府在西貢的精米所(碾米廠)的功績,提到昭和十七年(1942年)三月,派本島資產家林柏壽及林熊祥二人向西貢友人黃仲訓要求,重新復工停業中的二間碾米廠,經過日本軍方及外交部的多方協議溝通的結果,黃仲訓同意協助日本,表示日本對在西貢華僑的成功動員事例。但是,我記得黃仲訓先生對日方一直採取不配合的態度,而且黃仲訓也曾被日本關起來,所以黃仲訓應該是在日本的威脅之下,不得已妥協才是。[1]姑不論事實真偽如何,此記錄證明了黃仲訓和板橋林家的林柏壽及林熊祥二人是朋友。
1894年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給日本,板橋林家林維源舉家遷至鼓浪嶼居住,1905年林維源去世後,林爾嘉正式繼承父業,他非常懷念台北板橋的故居,仿照台北林家花園建立了菽庄花園,築一座花園官邸,名為『小板橋』寓所,紀念臺北板橋家鄉,修建菽庄花園。林家在鼓浪嶼尚有林氏府(八角樓)及八卦樓。林柏壽( 1896─1986)林維源第四子,生於廈門鼓浪嶼。林熊祥 (1896─1973)台北板橋林本源家族長房本記林國華之曾孫,益記爾康次子。熊祥同樣生於廈門鼓浪嶼,迨爾康及族中大家長林維源去世,益記一房遂即遷居福州,年輕時長居福州,經常往來閩台之間,仍是著名之台灣史跡民俗專家林衡道的父親。[1]
1920年代,板橋林家和黃仲訓先生同樣居住在廈門鼓浪嶼,並擁有許多別墅。因此,他們為朋友並不足奇。1920年龍山寺的重建是由辜顯榮邀名匠王順益主持改建設計,板橋林家與辜家並列當時台灣五大家族,辜、林二家亦為舊識,因而龍山寺可能是輾轉得到黃仲訓先生所撰之對聯。總之,越南富商Hui
Bon Hoa家族和台灣富商林本源家族原來是朋友,富人還是都結交富人的道理,似乎千古不變。
「靈秀一拳鍾龍步鸞音新佛國、滄桑雙眼飽鯤身鹿耳舊神州」
筆書試著解讀對聯的內容如下:
【靈秀】:指泉州石獅靈秀山城東的靈山。由於黃仲訓來自於泉州,以靈秀山自喻。
【新佛國】:即新法國,指法屬印度支那的越南。
【龍步鸞音】:《佛名經》曰︰龍步佛。《新經》曰︰鸞音佛。
【鯤身】:指南鯤鯓,今台南市安平區與南區的海岸地帶。
【鹿耳】指鹿耳門,位於昔日台灣縣境,即今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一帶。
【舊神州】:指的是中國。
內容大意應為:「黃仲訓由泉州赴法屬印度支那,用歷盡滄桑的雙眼看著舊中國的台灣。」由於三川殿的柱子上的對聯是向各界賢達人士徵募而來的作品,極有可能是有人邀黃仲訓所為龍山寺所撰書,可惜不知是誰邀黃仲訓做詩提字?
由於龍山寺的一幅對聯,意外的瞭解到一百年前的廈門、越南、台灣的連結,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