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法屬印度支那時期的日本娼婦--- Karayuki-san (唐行小姐) Les prostituées japonaises en Indochine française


1903 年的法屬印度支那西貢Karayuki-san的名信片




        
        前一陣子,再次看到法屬時期在西貢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的明信片,突然興起想來寫一下這些女子的由來。為什麼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貢會有穿著和服的女子呢?她們離開故鄉到西貢做什麼呢?



        我曾在讀過山崎朋子女士1972年初版的『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一書,當時因為對Karayuki-san很感興趣,認真的寫了一篇『山打根的八番娼館之讀後心得』,一看到法屬時期西貢年輕日本女子的照片,直覺就是西貢的Karayuki-san。


Prostitution Une Horizontale à Saigon 一位在西貢的日本娼妓
這張照片是一位在西貢的日本妓女斜靠在椅上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女子抽著煙,相較於其他相片更顯出他的工作就是妓女。



在西貢的日本女子

   
      「Karayuki-san」日文漢字為唐行者(からゆきさん),這是十九世紀末,九州西部及北部所使用的方言,意指到中國工作的貧窮男女。最初「 唐」是指中國,之後海外打工地包括東南亞,最後只要是跨海到外國打工的男女皆稱之為Karayuki-san。

        十九世紀末期,日本貧窮的山村,興起了人口仲介的行業,他們到貧苦的村落中,找人到外地工作,除了日本國內之外,亦會送到外國做工。其中,有人專門以極少的金額誘騙年輕的女孩到外國工作,事實上就是轉賣到海外去做娼婦,由於娼婦人數眾多,久而久之「Karayuki-san」就成為這些到國外做娼婦的代稱。大部份人都以為「Karayuki-san」是出身於貧困的九州長崎県島原半島及熊本県天草諸島出身,所以「Karayuki-san」又稱為「草原女」,但事實上唐行小姐來自日本全國各地,森克已(1952)的「天草の海外出稼女の研究」一文中已有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參考。 


      「Karayuki-san」受到世人的注目始於1972年山崎朋子出版的『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一書,山崎女士親自到天草與原Karayuki san 的阿崎婆同住了三週,以訪問記錄的內容書寫此書。1974年日本東寶公司以此書為腳本拍成了電影《望鄉》,講述天草女悲苦的一生。

        有關於西貢Karayuki-san的記錄,筆者找到的資料有限,只能做簡單的介紹。除了文章及專書述及之外,日本「濱名志松五足の靴文学資料館」、島原半島南端口之津港附近的理性院大師堂的天如塔及「口之津歴史民俗資料館」中,保存許多天草及島原Karayuki san的資料
上圖為島原女孩的悲歌,下圖左為捐贈者的名字, 下圖中為到外地工作的女孩,下圖右為天如塔
圖片來源:理性院大師堂天如塔修復委員会
天如塔修復委員会事務局
〒855-0831 日本長崎県島原市湊道1-7474-3
電話(0957)63-2411



法屬印度支那的Karayuki-san

        日本官方可尋之記錄中,最早住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人是1897年住在海防的高梨氏和住在河內的和田巳義。這二人都是經營娼館,可以算是法屬印度支那娼館經營者的始祖。


1885年2月13日法軍攻占諒山
由於法國遠征軍的需求,Karayuki-san隨之而至
     
        然而,Karayuki-san比這二位娼館經營者更早進入法屬印度支那,據法屬時期日本駐海防的第一位領事中村修的報告,1884年到1885年,已經有日本女性到海防。1885年到海防旅行者,已經發現當地有日本女性之墓。

        此一時期,劉永福在越皇的要求之下,率領黑旗軍與法軍在北越展開激烈的戰爭,大批到法國遠征軍到北越加入戰爭,為了這些遠征軍的需要,法軍以衛生的理由,與日本交渉送日本女性到北越,駐守殖民地的法軍則為karayuki-san的主要客人。按記錄1908年日本娼妓佔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人總數中,占極高的比例。金邊20人左右,順化附近有30餘人,其他及東京地方的法軍之處皆有,雲南省的中法邊境亦有之。最初,Karayuki-san是為了法國遠征軍的需求來到法屬印度支那。


法屬時期東京的日本婦女們

        在岸田国士於 1919年到海防在三井公司擔任翻譯,他將其在法屬印度支那見聞寫成Karayuki-san戲曲「牛山ホテル」,文中提到在法屬印度支那,海防和西貢的Karayuki-san最多,其中又以海防的Karayuki-san最多。法國殖民地政府為為了駐守尚地的法軍蓋了很多有建立娼館,Karayuki-san主要的客人為法國駐軍。






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河內的日本婦女
法屬印度支那時期海防的日本婦女

   
      日本稱仲介女孩到海外為娼的人口販子為『女衒』,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天草、島原惡名昭彰的村岡伊平治。根據他的手記,自1885年起到1919年日本施行廢娼制度止,以朝頼丸船將日本女子送到中國各地、新加坡、加爾各達、香港、河內、台灣、東印度諸島等地。1889年到1894年的五年間,就由日本各地買了3,222名女子送到東南亞各國,更何況他經營這個行業將近三十五年,他手中仲介的女子不計其數,又稱為日本『女衒』的代表人物。天草女送到法屬印度支那時的路徑,先由鬼池港搭船到島原半島的口之津港,再換搭乘載有石炭的外國船到長崎,最後由長崎港出發至海防、西貢等地。法屬印度支那的娼館工作的形態,與日本國公娼制度相似,以店的方式經營,工作時穿著和日本的服。因此,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娼婦照片都著和服。


印度支那日本娼館的一景
        照片說明了娼館的環境並不好,而且太過嚴熱的情況下,妓女們都捲起了和服的袖子。

       在以下1898年西貢及堤岸的人口統計兩表可知,西貢的日本人共98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51人,兒童15人。堤岸的日本人共6人,其中男性1人,滿14歲以上的女性5人。1898年在西貢及堤岸的日本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多數應為到當地娼館工作者。

西貢人口統計表(1898)
資料來源:CH. Lemire(1899), p126







       1898年西貢的日本人共98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51人,兒童15人。









堤岸人口統計表(1898)
資料來源:CH. Lemire(1899), p128




      

        1898年堤岸的日本人共6人,其中男性1人,滿14歲以上的女性5人。






Quartier Brosse: Saigon 

  
         1864年及1865年,西貢民政局將此區畫分為 今日的陳興道(Tran Hung Dao, ex-rue Galliéni),甘蜜博士街duong Calmette,ex- Rue Bourdais) 、耶爾森街duong yersin, ex-Rue Boresse ) 及中國河(Rach Ben Nghe,ex-Arroyo Chinois)。 1891年7月,市政府在rues Mac Mahon, cap St. Jacques 及Lefebvre設立妓院。1916年以後,妓院改到Marais Boresse區。Boresse街在1920-30年的十年間,是這區紅燈戶的全盛時期,男人享樂的天堂日本的妓女亦集中到此區工作。


       
       在近代日本進出東南亞的歴史中, 主要的並非移民者及旅行者,而是以「海外醜業婦」或「娘子軍」著稱的娼婦(「Karayuki-san」)為主。接著,因應而生的移住者則是依附這些娼婦而生的行業從業者,最多的是專做娼婦們生意的雜貨商,銷售Karayuki-san所需的細軟,和服、飾品及脂粉等。日人經營的飯店也出現,除了客人留宿外,亦多兼營娼館生意。而後,逐歩的擴展出其他形態的職業。


La Japonaise Oki Kou et ses compagnes, collection Poujade Ladevèze
西貢的妓女Oki Kou 和她的同伴

       可以依1913 年視察法屬印度支那的海軍中佐木村甚三郎的「仏領印度支那視察報告』 中,看出法屬印度支那日本人的行業別。

       「法屬印度支那和東南亞其他各地相同,最初是醜婦業及其依附者一同前往,因應而生的是提供日用品供給的吳服雜貨商人及洗衣業者、理髮業者、攝影師接著渡海前往,在稍有穩固的基礎後,也大概了解當地的情況,日本的有力商人便進入,接著知識份子,及自我選擇到此發展的人也接著至此」。

        在網路上仍可以看到二十世紀初,法屬印度支那穿著日本和服的Karayuki-san的照片,除了法國攝影師拍攝的照片外,亦有不少是日本攝影師所拍攝,日本寫真館隨著日本娼館的需求,至法屬印度支那開設寫真館。

        1920年日本發起廢娼令, 娼館逐漸減少。1923年4月起,法屬關閉所有日本娼館。娼婦們而後除了少數五人嫁給法國人為妻妾外,從事料理店及飲食店,按摩院,年紀大一點的就到日本人家幫傭。

        日本人普遍視在東南亞的娼婦為國恥,而返回日本後,大多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生活流離失所的大有人在。但諷刺的是當Karayuki-san為了匯款給日本的家人,在海外吃盡苦頭賺取皮肉錢,他們的家人們很自然的享用這些錢。

        Karayuki-san們似乎可以想見未來的命運,1906年廣田言證師經東南亞到印度巡錫,途中接受住在東南亞各地的karayuki-san及娼館經營者所託之金錢,返日後在長崎島原市建立「大師堂」,做為死於異國的karayuki-san們的墓地。1909年建立「天如塔」,安慰在異國渡過短暫人生及晚年在故鄉去世的karayuki-san們的靈魂。建造的經費90%由karayuki-san出資,並且將各地捐款者的名字、居住地及金額刻在天如塔周圍的286根石柱上,其中島原本地的karayuki-san,捐款人數最多的是馬來西亞34人,其次是法屬印度支那26人,新加坡25人,印尼和緬甸各14人,中國8人, 韓國3人,印度及俄國各2人。來自法屬印度支那的資金包括東京,海防,西貢等地工作的Karayuki-san。

        如前述,到法屬印度支那打工的Karayuki-san,除了女子之外,亦有男性。最成功的例子為松下光広,在越南創立了大南公司,活躍於越南政商之間,有機會再書其故事。


參考資料:
陳碧純,「山打根的八番娼館」之讀後心得,亞太研究論壇卷期:28 2005.06,頁309-315。http://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ublication/newsletter/N28/2806.pdf

佐藤トゥイウェン,「第 4 章「孝」に殉じた天草の「からゆきさん」」,『周縁の文化交渉学シリーズ 8天草諸島の歴史と現在』,関西大学文化交渉学教育研究拠点,2012年。

柏木卓司,『戦前期フランス領インドシナにおける邦人進出の形態-「職業別人口表 」を中心として-』 , (アジア経済 ) 31(3) 1990 3: p. 78-98。

神坂次郎,『おれは伊平次』,講談社文庫,2002/8。

平田豊弘,「松下光廣と大南公司」,『周縁の文化交渉学シリーズ 4 陶磁器流通と西海地域』,関西大学,荒武賢一朗編,2011年。

Ch. Lemire, Les cinq Pays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 l'établissement de Kouang-Tchéou, le Siam,Juillet 1899.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西堤獅團--群義堂醒獅團--Những đoàn lân Sài Gòn Chợ Lớn xưa - Đoàn lân Quần Nghĩa Đường


群義堂醒獅團在阮智芳街遊街圖
1969 - Pre-Tet celebrations Photo by Brian Wickham



     
        1969年堤岸黃館的黃志光主持的群義堂屬廣東佛山的「興義堂」的獅會,稱之為義字派系。他們所擊的鼓是三星鼓法。








        中國傳統上的民間廟會娛樂中,以華中、華北之舞龍,華南、廣東之舞獅,福建福州之踏蹺,均屬歷史修久。越南西貢地方,過去因粵僑衆多,故其廟會多興源自於廣東的舞獅活動,普遍受到越南華人的喜愛。舞獅活動,因具尙武精神,除了可以建身,每逢節慶,鼓樂喧天,更增佳節熱鬧。西堤主要的獅團,每堂行列人員,約四五十名,皆屬業餘性質,其中以製皮工居多。此外,尙有十餘個童子獅圑。

1956年西堤主要的獅團如下:
獅團名稱
主持人
聯義堂
黃順
忠義堂
蘇洪
華義圑
何珠 陳陸
正義堂
關洪
仁義堂
劉浩良
華僑
羅渭
聯勝堂
蔣國良
震武堂
陳一鳴
建勝堂
李娣
鴻義堂
馮田
仁信堂
劉富
羣英堂
黃少鴻
英義堂
楊提
粵勝堂
黃興華
僑眾堂
黃榮
和義堂
程嵩
智義堂
曹坤
勇義堂
新何珠
群勝堂
黃桂南
團義堂
林金喉
國術堂
李潤光

       《佛山武術文化》,述及馮庚長學習佛山型獅藝再加以創新的過程。他將獅型另樹一幟,成為廣東的佛山型與鶴山型兩種獅型。這種獅型不僅盛行於鶴山及鄰縣,且風行於歐美及東南亞各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地,獅團用的獅頭,多是鶴山型的。清末明初,庚長公在外地表演獅藝,名噪一時。廣、佛、港、澳等地的獅藝名家,被稱為「廣東獅王」。晚年還寫了《獅性篇》和《洪拳佛拳上下兩篇》。舞獅的藝術可謂之:「起源於佛山,發祥於鶴山」。

        自清代至民國時期,佛山人民多尚習武。當時武館林立,每間武館都有自己的「獅會」。佛山鎮的武館,除永春派梁贊武館和少林派梁世蘇武館兩間不設獅會外,其他諸多武館都是當時最著名的「興義堂」的獅會。

       「興義堂」所屬的武館,設有獅會的計有:會義堂、群義堂、聚義堂、英義堂、勇義堂、忠義堂、通義堂、眾義堂、同義聯、志義全、昭敬等,當時稱義字派著名舞獅拳師有招錫,黃錫(崩雞錫),梁南(肥仔南),招就、尹敬等。他們所擊的鼓是三星鼓法。1969年堤岸黃館的黃志光主持的群義堂應屬廣東佛山的「興義堂」的獅會,打擊三星鼓法。

        佛山鎮的舞獅,除了新曆元旦和農曆春節外,還有武館參加當地迎神賽會、秋色會景巡行、武館會友結婚送字等,閒時則學習舞獅藝術,鍛煉身體。

        關於迎神賽會、秋色會景巡行、武館會友結婚送字的舞獅藝術,則平淡無奇,只是沿途舞弄獅子,打鑼擊鼓,隨著武館的旗幟、大纛、彩旗、令旗、橫衽、錦標和十八般武器的隊伍而行。雖有表演但只有會獅、大頭佛引獅、采青兩三種藝術而已。

        但是武館在參加迎神賽會或秋色巡行領得錦標歸來後,在翌夜中,例必有在當地的戲院或空曠地上,舉行所謂「開盤」,表演一切武功(拳術長器短械)。開始時先表演舞獅的精彩整套舞技(俗稱獅子上樓台),擔任舞獅頭、尾的兩人,須要身健力強、武技精湛,互相密切配合(動作),才能將獅舞活,獲得觀眾喝彩贊好。獅子上樓台表演的套路,簡介於下:一、出洞;二、下山;三、過橋;四、飲水;五、采青。

   
參考資料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覺林寺 Chùa Giác Lâm---胡志明市最古老的禪寺


覺林寺山門--筆者拍攝於20140321


覺林寺山門
正門左右對聯
覺林直源普齊凡情歸正法
林生道樹廣開聖眾入玄門


側門左右對聯
古傳道德以禪明心慧
寺在人間用教度群生






   
          覺林寺現址為 số 565 (舊số 118) đường Lạc Long Quân, thuộc phường 10, quận Tân Bình,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最早的記錄是在嘉定城通志之城池志。覺林寺位在錦山崗,古名為「錦墊」,1744年由明香社人李瑞隆捐資開建,是胡志明市最古老的寺廟,同時是嘉定和南部地區第一個僧侶接受經典、戒律教育的中心,也是各地僧侶深造的佛教學院。1988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遺跡。南部弘法最重要的古寺。


「嘉定城通志」之「城池志」

        「覺林寺在錦山崗,距半壁壘之西三里。其崗于百里平原,金堆突起,倚屏戴笠,開帳鋪氈,廣三里,喬木成林,山花織錦,晨夕煙薰騰繚繞,雖小而趣。世宗甲子七年(1744)春,明香社人李瑞隆捐資開建,寺宇莊嚴,禪關幽寂,詩人遊客,每於清明重九閒暇之日,三五為郡,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聯句,俯視市肆囂塵, 遠據於眼界之外,可堪遊賞。近有臨濟正宗三十六世圓光大老和尚者,密行堅持,歷童年至梨老,日加精進,性愛煙霞泉石,城市喧鬧,足跡罕至。自飛錫到此,山中煩惱,林下出伽藍。嘉隆十五年(1816)大開戒壇,從此善男信女皈依眾,而山門更增生色矣。」

覺林寺正殿, 筆者攝於20140321



CHÙA GIÁC LÂM 

            Ở trên gò Cẩm Sơn, cách lũy Bán Bích về phía tây 3 dặm, gò chùa nầy như đống vàng bỗng nổi lên giữa chỗ đồng bằng trải thẳng cả trăm dặm, giống như tựa bình phong, đội nón, mở trướng, trải thảm, rộng 3 dặm, cây to thành rừng, hoa núi dệt gấm, sớm chiều mây khói bốc lên quấn cuộn, tuy nhỏ nhưng lý thú. Mùa xuân năm Giáp Tý (1744) đời Thế Tông năm thứ 7, người xã Minh Hương là Lý Thụy Long quyên của xây dựng chùa trang nghiêm, cửa thiền u tịch, đến ngày Thanh minh, Trùng cửu nhàn hạ, thi nhân du khách kết đoàn 5, 3 người đến đây mở tiệc thưởng hoa, nâng chén quỳnh mà ngâm vịnh, ngó xuống chợ búa đời thường, bụi bặm xa cách ra ngoài tầm mắt, thật là một nơi đáng du lịch và thưởng ngoạn. Gần đây có Viên Quang đại lão hòa thượng đời thứ 36 thuộc phái Lâm Tế chính tông , mật hạnh kiên trì, trải từ tuổi nhỏ cho đến khi già, kiên trì tu hành ngày càng tinh tấn, lại có tính yêu cảnh sương khói suối khe, ít khi để chân đến chốn thị thành huyên náo. Từ khi ông đến đây dừng trụ trong núi dứt phiền não, dưới rừng lộ chùa chiền. Năm Gia Long thứ 15 (1816) ông mở đại giới đàn, từ đó thiện nam tín nữ đến quy y rất đông, mà sơn môn lại thêm phần khởi sắc.

        根據「嘉定城通志」之「城池志」,錦山崗為百里平原突起之地,腹地三里之廣,喬木成林,山花織錦,晨夕煙薰騰繚繞,彷彿世外桃園。1744年,明香社人李瑞隆在錦山崗捐資開建山寺,寺宇莊嚴,禪關幽寂,詩人遊客,每於清明重九閒暇之日,三五成群,設宴賞花,喝酒吟詩,俯視堤岸市的塵囂。1772年,開山祖師李瑞隆至慈恩寺請求該寺住持臨濟正宗三十五世佛意禪師推薦僧人來管理錦墊寺。佛意禪師逐派弟子臨濟正宗三十六世圓光禪師至此擔任住持,後改其名為「覺林寺」。
     
覺林寺正門, 筆者攝於 201403



覺林寺大門

覺戶廣開善惡同來皈向祖
林泉普潤悟迷共享慧愇庭









       

        1772年,圓光禪師正式赴覺林寺擔任住持,禪師精通佛法,隨緣度生,積極興辦佛學堂,在覺林寺創立了第一所佛學社,南越出家人陸續前來學習佛法,使覺林寺有越來越多信徒來歸依。在圓光禪師的領導下,覺林寺逐成為南越第一個僧侶接受經典、戒律教育的中心,也是各地僧侶深造的佛教學院,同時也是佛教經典印製的出版中心。

        1798年至1804年間,圓光禪師曾大規模重建覺林寺,並在覺林寺附近一里遠處,建造了一間看管珍貴木材的小茅屋,這座小茅屋而後作為觀世音菩薩堂之用。1816年,在覺林寺舉行戒壇儀式,此戒壇也開放給在家居士皈依三寶,而山門更增生色矣。

        1850年,圓光禪師的弟子覺林寺第二任住持海淨禪師將觀音堂命名為「覺圓寺,此後覺圓寺亦成為堤岸出家人的訓練中心,也被作為結雨安居與開壇受戒之所。此後,覺林寺和覺圓寺形成互補的關係,覺林寺和覺圓寺的住持都為臨濟正宗同門禪師,「覺林寺」的住持時而兼管「覺圓寺」,這二座寺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海淨禪堂,筆者攝於 2014年 3月




海淨禪堂Thiền Đường Hải Tịnh

海晏河清眾生歸佛道
淨心樂姓四聖體法王



 

鐘鼓樓



     
特別的是園區除了有柬埔寨式的寶塔式樣,同時衣有中式廟宇左鐘樓, 右鼓樓。









     

        1860年代,西山之亂及阮法戰爭,嘉定的重要古慈恩寺及啟祥寺等都受到嚴重的毀壞,然而覺林寺位處戰區的範圍之外,建築物並無重大損毀。1869年海淨禪師前往西安寺閉關,由明為-密行禪師接任覺林寺住持。後因明為-密行禪師健康不佳,1893年起弘恩明謙禪師同時兼任覺林寺及覺圓寺住持,但因覺林寺為祖庭,弘恩禪師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處理覺林寺的寺務,故將覺圓寺傳給由弟子真空和尚擔任住持,弘義和尚為輔助師。
       
        1899年,弘恩禪師擔心覺圓寺的建築老舊,交由弟子如利禪師與僧眾一起修繕覺圓寺。此次的修繕重新建構寺廟的結構,並且擴大寺廟的園區。花了三年多的時間修繕,直到1902年覺圓寺才完成整修。

        覺林寺自第二任住持海淨禪師開始積極到南部各地弘法,佛教思想因而普及越南南部,並使覺林寺成為嘉定佛教重鎮之祖庭。覺林寺影響了越南南部諸多寺廟,包括富盛古寺、美拖的永長寺及安江省的西安寺,同時,嘉定城裡有諸多佛寺亦承繼覺林寺的派系,如覺圓寺、大覺寺、覺海寺、隆盛寺、德林寺、福祥寺;同奈省則有祝壽寺、寶峰寺、隆禪寺、新山寺和覺林寺來往密切,學習弘法經驗。這些寺院的僧眾都屬於臨濟宗派,禪師們直接或間接受覺林寺佛學教育。最遠至西南部地區的飛來寺、靈山寺,寺廟的初任住持都是覺林寺培養出來的禪師。

        覺林寺在第一任住持圓光禪師訂定僧徒修行制度,第二任住持海淨禪師繼而建構僧團的生活,第四任住持弘恩明謙禪師時期除了持續培育僧人及印刷經典的中心外,也開始以喃語注釋及改寫佛教漢典,更積極地將佛教經典推廣至美萩、沙瀝、永隆、安江、河仙等地南方各地。而後的其他住持繼續維持與發展。

        1860年代西山之亂及阮法戰爭期間,嘉定的重要古慈恩寺及啟祥寺等都受到嚴重的毀壞,地處偏僻的覺林與覺圓兩寺幸無遭受嚴重的破壞,覺林寺因而成為胡志明市最古老的寺廟。

       1906-1909年,第五任住持悟興盛道禪師,再次對覺林寺進行大規模的修建,而1999年初進行第三次大修,成就今日的覺林寺的樣貌。

        1988年11月16日,登錄為越南國家級歷史文化遺蹟(số 1288-VH/QĐ ngày 16 tháng 11 năm 1988)。

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 Bảo tháp Xá Lợi

       舍利寶塔為一棟七層的建築物。1970年根據建築師永弘(Vĩnh Hoằng)的設計圖開始建造,1975時暫停所有的工事,直到1993年才重新復工興建,1994年正式完工。 1994年佛舍利塔落成,僧眾及信徒恭奉舍利入塔。 












覺林寺歷任住持

第一任 臨濟宗第三十六世祖宗-圓光Tổ Tông Viên Quang (1758-1827)
第二任 臨濟宗第三十七世先覺-海淨Tiên Giác Hải Tịnh (1788-1875)
第三任 臨濟宗第三十八世明為-密行Minh Vi Mật Hạnh (1828-1898)
第四任 臨濟宗第三十八世明謙-弘恩Minh Khiêm Hoằng Ân(Diệu Nghĩa) (1850-1914)
第五任 臨濟宗第四十世悟興-盛道Hồng Hưng Thạnh Đạo(1877-1949)
第六任 臨濟宗第四十一世日寅-善順 (1900-1974)
第七任 臨濟宗第四十二世 麗生-慧生(1935-1998)

覺林寺寶塔園區

        第一任住持圓光禪師圓寂於覺林寺,寶塔置於覺林寺內。第二任住持海淨禪師圓寂於西安寺,由眾僧與信徒將海淨的肉身運回覺林寺立塔埋葬。1923年,將佛意禪師的遺骨改葬於覺林寺,使覺林寺成為名實相符的南越臨濟宗佛教的祖庭寺院。歷代住持的墓亦葬於園區內。
   
慧生禪師之寶塔




慧生禪師之寶塔
1935出世乙亥年四月十六日壽世六十四歲
嗣臨濟家譜四十二世上慧下生號善如諱麗生阮元和尚
1998寂於戊寅年潤五月11日辰時示寂













Tiểu Sử Hòa Thượng Thích Huệ Sanh


釋慧生和尚小史
(Tiểu Sử Hòa Thượng Thích Huệ Sanh)
慧生和尚1998年圓寂後,後人以越文撰書述為其生平,這是我唯一看到的越文碑記。




慧生禪堂Thiền Đường Huệ Sanh
   



慧生禪堂Thiền Đường Huệ Sanh
慧心開天涯海岸同歸掌
生智活聖達賢神只自人










參考資料:
大南寔錄 , 張登桂等奉敕修, 東京 : 慶應義塾大學語學硏究社, 昭和36-38[1961-1963]

《中國臨濟禪系在越南的傳承與流變》,釋行心,台北:國立師範大學,2006:112-125。

https://vietgeoff.wordpress.com/2011/07/02/chua-giac-lam-and-chua-giac-vien-temples-of-saigon/

覺林寺http://vi.wikipedia.org/wiki/Chùa Giác Lâm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覺圓寺(Chùa Giác Viên)


覺圓寺山門






覺圓寺山門
地址:số 161/85/20 đường Lạc Long Quân, phường 3, Quận 11,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Việt Nam
        由山門到正殿要走一段不算短的路,可能是原始腹地甚廣,亦可能是道路重新規劃,所以山門到正殿的距離才會如此遠。














        1993年1月7日,登錄為越南國家級歷史文化遺蹟(số 43 – VH/QĐ ngày 7 tháng 1 năm 1993),寺院園區內的立碑。







覺圓寺的歷史

        1798年至1804年間,圓光禪師曾大規模重建覺林寺,並在覺林寺附近一里遠處,建造了一間看管珍貴木材的小茅屋,位在土坑河畔 ( Rạch Hố Đất), 藉由河流運送木材至此存放,需使用時由牛車搬運至覺林寺。土坑河位於覺圓寺正殿後方,由於泥沙淤積,船隻已經無法運行停靠,河流的一部份土地被開發成今日的蓮花水壩水上樂園Đầm Sen Water Park 遊樂區。在廟後方的花園裡仍然保留一株白梅樹,傳說是當年Mạc Cửu,鄚久由河仙的三寶寺(Chùa Tam Bảo),移株此河邊做為紀念。

覺圓寺正殿, 筆者攝於 2014

        1850年,海淨禪師將此觀音堂命名為「覺圓寺」,海淨禪師兼任覺圓寺住持,成立南部佛教佛儀中心,成為堤岸出家人的訓練中心,也被作為「雨安居」與開壇受戒之所,眾僧們犧牲奉獻精神和他們的簡樸生活,獲得了信徒的信心和尊敬,佈施與捐贈不斷增加,覺圓寺因而更加的繁榮。此後,「覺林寺」的住持時而兼管「覺圓寺」,這兩座寺廟彼此互為相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覺林寺」專門培養南部的弘法增才,「覺圓寺」則專門培養法會儀式之僧才。二寺成為十八世紀越南中部、南部、西南部的禪宗之橋樑。

覺圓寺的大門,筆者攝於2014


覺圓寺的大門
說是門,其實只是一個入口處
左右分別寫著
淨地無須掃
空門不用關

喻意:一切皆空




        

        1860年代,西山之亂及阮法戰爭,嘉定的重要古慈恩寺及啟祥寺等都受到嚴重的毀壞,然而覺林寺位處戰區的範圍之外,建築物並無重大損毀。

        1869年第一任住持海淨禪師交由弘恩明謙禪師擔任覺圓寺的住持。明謙弘恩禪師不但繼續弘法,並且譯注及印行漢字經典。經過數年的努力,將漢字經典”TỲ NI”改寫成為喃字經典,並以漢喃釋注“Thiền Môn Trường Hàng Luật(禪門學習論): Tỳ-ni Sa-di Oai Nghi Cảnh Sách” hay “Tỳ-ni Nhật Dụng Yếu Lược”等,並請慧嚴寺( Chùa Huê Nghiêm,守德)的住持Thiền sư Đạt Lý Huệ Lưu協助抄底刻板,完成後留在覺圓寺中。1880年,弘恩禪師主持以喃字再印 “Hứa Sử Vãn Truyện” ,木刻板留在覺圓寺內。

         1893年,弘恩明謙禪師同時兼任覺林寺及覺圓寺住持,但因覺林寺為祖庭,弘恩禪師必須花很多的時間處理覺林寺的寺務,故將覺圓寺傳給由弟子真空和尚擔任住持,弘義和尚為輔助師。

         1899年,弘恩禪師擔心覺圓寺的建築老舊,交由弟子如利禪師與僧眾一起修繕覺圓寺。此次的修繕重新建構寺廟的結構,並且擴大寺廟的園區。花了三年多的時間修繕,直到1902年覺圓寺才完成整修。

         1993年1月7日,登錄為越南國家級歷史文化遺蹟(số 43 – VH/QĐ ngày 7 tháng 1 năm 1993)。


覺圓寺歷代住持

第一任住持,臨濟宗第三十七世先覺-海淨Tiên Giác Hải Tịnh (1788-1875) from 1950
第五任住持,臨濟宗第四十世紅慈-慧仁Hồng Từ-Huệ Nhơn(1889-1956)
第六任住持,臨濟宗四十一世,善富禪師Thích Thiện Phú(1905-1995)


覺圓寺住持禪師寶塔

覺圓寺住持禪師的寶塔, 筆者攝於 2014




        覺圓寺的大門前的墓園區,供奉覺圓寺歷代住持禪師之寶塔,即禪師之墓。除了第一任及第二任住持之寶塔立於覺林寺外,後繼住持之寶塔皆立於覺圓寺內。寶塔的形式為柬埔寨風格,塔碑上卻以繁體中文撰寫。供奉的碑位上,簡單的記錄禪師姓名法號、出生及圓寂日,但無記錄禪師的生平。直至今日,凡有碑前,定有焚香禮拜,然碑上皆書以漢文,其旁並無越文標示,越人應難理解諸寶塔供奉禪師姓名,實為可惜。覺圓寺擁有悠久的歷,1993年被越南政府選定為國家歷史遺蹟,但是2014年筆者訪覺圓寺時,只見諸寶塔的殘破,寶塔邊儘時垃圾,雞群散歩其間,更有人依之曬衣服,直的覺得可惜。後來,上網查尋得知越南政府每年向國際文教基金會申請了許多錢維護越南的歷史遺蹟,但不知是否可以妥善的維護覺圓寺的歷史遺蹟?

真空和尚之寶塔






第三任住持
真空和尚之寶塔(Như Nhu Chân Không)

元年辛亥年五月吉日生
臨濟宗三十九世真空諱如儒和尚之墓
於戊戌年八月十四日已時











弘義和尚之寶塔







第四任住持
弘義和尚之寶塔(Như Phòng Hoằng Nghĩa)


臨濟宗三十九世弘和尚義諱如鳳
丁卯年(1867)九月十九日亥時建生
辭塵已已年(1929)十二月二十三日午時1929年12月23日
隆質娑婆七九之年化緣將畢
收神歸極廿三之日行願已週63歲





紅慈-慧仁之寶塔, photo by 






第五任住持
臨濟宗第四十世紅慈-慧仁之寶塔Hồng Từ-Huệ Nhơn

臨濟宗四十世上慧下仁諱紅慈出世已丑年往世六十八歲
辭塵丙申年九月十九日酉時



善富禪師之寶塔, photo by
Nguyễn Minh Vũ




第六任住持
臨濟宗四十一世善富-紅榕禪師之寶塔Thích Thiện Phú

臨濟宗四十一世上善下富,諱曰春,陳公和尚之寶塔
乙已年良月日時建生
辭塵乙亥年八月初五日示寂


蓮華塔, photo by



蓮華塔
善富禪師之寶塔稱為"蓮華塔"

蓮華塔
蓮池海會行登位
華藏玄門所住心

隆安東盛社
陳族黃氏門
出生四男子
文萬各大兄








參考資料:
http://vi.wikipedia.org/wiki/Ch%C3%B9a_Gi%C3%A1c_Vi%C3%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