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一種邂逅,旅途中,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珍惜每一個邂逅,就算今後不會再訪同地,一期一會,也會留下難忘的回憶。
在芽莊的旅行中,意外的遇到一位四十歲左右的芽莊華人,越南第二代華人,他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越南,母親是越南人,依台灣現在的用語,他就是越南的新移民之子,然而這位新移民之子,對父親的國度有著一份執著與熱愛。在芽莊,與他父執同輩的早期移民者都已年長,有的人甚至不太懂越語,與他同輩者卻不會說漢語,而他從喜歡漢語而學習漢語,進而教授漢語,是芽莊少數能同時閱讀繁、簡二種漢字者。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越戰,直到越南解放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越南華人的受教育權被剝奪,一部份的漢語來自於自習,成長之後可以教授漢語,可見其所下的努力。
芽莊華人漢語教育,在1975年解放前,芽莊曾有一所啟明學校,是芽莊華人的華語小學及初中。解放後,越南政府即徵收啟明學校,成為芽莊的公立學校。2000年,芽莊華人向政府申請索回學校,幾經協商,越南政府只願意給芽莊華人間小房子,當作還給華人當會館之用。在越南政府機關的監督之下,芽莊華人會館只能利用夜間開課為華人子弟教授漢語,並且使用越南教育部許可的漢語教材。
在這次意外的邂逅,因而有機會參訪到芽莊華人的廟宇,同時也引起我對芽莊華人的好奇心。通常,芽莊華人的廟宇只有在初一、十五開門,讓人們入內祭拜。由於這位朋友的協助,我得以入內參訪。進入寺廟時,應穿著過膝的裙子或褲子,上衣不可露出手臂,以示對神的尊重。然而,我本無打算去廟裡,我穿著短褲拖鞋,衣著不太合宜。
以前,聽芽莊的越南人說過,芽莊本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漁村,沒有就業升學的機會,因此很多人把女兒嫁到國外,也有人遠赴俄國打工,有更多的是賣身謀利的年輕女孩。近年來,因外來投資,逐成越南重要的觀光景點。如果芽莊真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漁村,華人為何會遠離家鄉來此定居?
一般華人認為,芽莊本來只有占婆人,華人及越人多由會安及蜆港慢慢的遷移而來。由於1975年越南解放前後,很多華人都逃離越南,1979年之後,離開的人更多了,越南對華人亦實施文化大革命,禁止越南華人學習中文,同時禁止華人讀大學,亦無法參政當公務員,直到1990年代越南政府進行改革開放政策後,華人子弟才得以讀大學。沒有文獻及口傳的記錄,華人抵芽莊的正確時間,已經無人知曉。
本文僅以芽莊的海南天后聖母廟裡的碑文,試著探討華人到芽莊的足跡。芽莊海南天后廟2011年被訂為慶和省省級歷史文化遺蹟,其內有的舊石碑『瓊州府興建紀念碑』及『慶和省石沫市瓊府會館引』,可以簡單的考證芽莊華人初到的歷史。
依嗣德二十二年(1869年)仲春立的『瓊州府集資興建天后聖母會館紀念碑』,瓊州府請同鄉共同集資,在在安南(阮朝時越南稱謂)永昌具水惦村,購買至妃隆私土一畝建造天后聖母會館。嗣德二年(1849)至嗣德十二年(1859年),共分十一次購地。
同治十一年(1872年)陳豐盛口述,文昌縣貢生肖坡張少東撰文的『慶和省石沬市瓊府會館引』碑,石沬市(芽莊市)是慶和省的一大都會,很多舟揖往來頻繁,亦有不少海南的商人至此做生意。自古以來,石沬市生意繁榮,如有神助一般,因此,吳盛蟠、潘有聲、韓書準及馮從傑主導;呂華茂、史學純、吳修齊及潘大政等協理;潘有豐、葉澤潤、謝家爵、葉興華、潘有盛及葉朝華等參理,於丁酉(1817年)至辛亥(1851年)間,大家共同商討興建天后宮,保佑海南人的海上船隻平安。可見海南人經由船隻往來越南芽莊做生意,早在1817年之前。
在瓊府會館的後院裡有一座韓氏的墳墓,芽莊華人誤以為海南人多姓韓及潘。然而,我在會館內的一個腳落裡看到一塊碑文『節義維風』。此碑立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內容為廣東省瓊州府文邑溪北都東村保雲崗村人潘有位到越南延慶府,娶妻韓氏萊,後不幸身亡,韓氏二十歲即守寡,六十歲時捐錢造瓊府會館,身後墓葬於瓊府會館後側,逢廟有祭祀之日時,韓氏得以一同享人們的祭拜。
所以推斷,芽莊眾多的潘姓海南人應該多來自廣東省瓊州府文邑溪北都東村保雲崗村,韓氏應為越女,並非海南人。
海南天后聖母廟大門
Miếu Thiên Hậu Thánh Mẫu Hải Nam
Di Tích Lịch sứ –Văn HóaĐã Xếp HạngCám Xâm Phạm地址:Viên điện
–chợ mỡi 17A
正門
天后聖母廟
聖德覃敷恬靖五大洲航道
母恩廣被帡幪四百兆蒼梨
正廳內有一個
鎮宮寶石
碑文
瓊州府 會請協眾,在安南永昌縣水惦村,買至妃隆私土一畝式嵩建造。
天后聖母會館流傳千不朽云
計開四置分明
北至大溪小溝分界,南至大溝海水明入頭前,東至社土相接,東北后與潘有成私土相接,西北至小溝有界条為証,西南方與妃隆私土相接有界。
廟東北方
嗣德二年,出賣潘大德地基一所。東至西三丈五尺五十,自南至北海圮上四丈七尺五寸。
廟東方
嗣德三年,賣吳修晏地基乙所。東至西弎丈四尺五十,南至北三丈,廟橫廊墻外存宮地七尺上下行路。
廟東北方 嗣德二年,出賣潘清輝地基乙所。東至西三丈五尺五十,南北弍丈三尺五寸。
廟東北
嗣德 年,賣出潘千仍地基乙所。東至西 丈尺,南北 丈 尺。
廟后北方
嗣德 年,賣出韓鳳敦地基乙所。東至西三丈五尺,南北四丈七尺五寸。
廟后北方
嗣德四年,賣出符可益地基乙所。東至西三丈五尺,南至北溪圯上三丈五尺,中開與鳳蠡存廟土七尺。
廟西方 嗣德四年,出賣吳元利地基乙所。
廟西廊存宮土七尺,南至北四丈五尺,西至東置界三丈。
廟西南
嗣德四年,出賣馮傑地基乙所,北至元利相接,南至路上,西至界,東至廟土,照元利直下存宮七尺上下行路。
廟西北方
嗣德四年,出賣潘清輝地基乙所。東自墻腳外存廟土七尺,至西三丈三尺,至界南與吳乾元分界存路四尺,南至長廣弍丈八尺。
廟東方
嗣德十二,年出賣胡開義地基七所,上至橫廊便門中宮,下至路左到社公土分界,古至天后本地近廊存路七尺,南北長三丈二尺,東西廣二丈六尺。
嗣德二十二年仲春月立碑
(二)慶和省石沬市瓊府會館引
慶和省石沬市瓊府會館引
從來事之興復,曾有其期期之所在,不啻有默主其數者而不可徙諉諸人事也,如石沬之天后宫有足赫者馬夫。石沬亦慶和一大都會也,凡舟揖之往來多經其地,而吾邑之商賈於茲者亦復不少,自昔以來市擬五都利興三倍龠,以為有神助焉,始于丁酉成為辛亥年間,眾議建天后宮於其中,蓋將以為靈美式憑而祈報有日也,又有大計大疑集此,以論斷意請民和,而神降之福道在此乎時,有吳君盛蟠權與此,與舉輟而弗康阮,而潘君有聲、韓君書準,馮君從傑復謀典之,同苦餘膏復勸捐金,泉情踴躍,通觀厭成,鳴呼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而人不徙頌,四子之賢轉嘆,義乎神之力,馬則夫夫也,亦昌敢貪天之助以為己力哉,特以神人共協之懷苦,有不容己者耳爰集同人,卜地基取材於山谷,伐石於海濱,運土於邱,需礕灼針鐵於治鳩工,於肆有正殿、有旁廊,中有高亭周有垣墻,一一與泉人董其後,奉幾而竣尚者,贏餘以為遞年祭費,此尤謀之善者也,繼自今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必日出見精英法力,以保護諸大使之往來迪吉左右逢源,則受福無疆矣,余鄰兄陳豐盛亦親其事而述於余,余不能卿則所告以筆之於書。
始創 吳盛蟠 潘有聲
韓書準 馮從傑
協理 呂華茂 史學純
吳修齊 潘大政
參理 潘有豐 葉澤潤
謝家爵 葉興華 潘有盛 葉朝華
同治十一年(1872年)歲次 壬申仲夏有上澣吉日
文昌縣貢生肖坡張少東拜題
(三)節義維風
捐資名碑
咸豐九年(1859年)仲夏月吉日
文昌學生潘有綸撰
(四)節義維風
節義維風
古人稱不朽者三,而稱婦德者四,倘令湮沒不彰,亦習而忘之矣。廣東省瓊州府文邑溪北都東村保雲崗村潘諱有位渡南大越延慶府娶妻韓氏萊,不測位身幻,故萊歲方二十孀居節義,勤苦自立,安分守已,人已越六旬矣,每念身後無子,向眾庯兄弟商及久遠,願指錢壹千貫,以為建造瓊府會館之資眾,午入木主一位,春秋祔祭,共享廟祀于無窮也,眾等書其懿行以誌不朽云。
咸豐十一年(1861年)季冬月吉日
二、扁額
廟內所懸掛之扁額,依年月排列順序如下,惟有些部份看不清楚,因此無法全部詳記。
1、恩光普照
庚戊年 (1850年)孟秋吉旦
沐恩弟子 李業生敬奉
2、海國安瀾
咸豐元年(1851年)歲次辛亥仲夏月吉
沐恩船戶 泰益裝信士潘大基等敬奉
3、恩深海國
咸豐十年歲次庚申(1860年)秋月吉旦
沐恩文邑鋪縣船戶
4、德配昊天
乙末年孟春之月1895光緒21年
潮州幫治子
林正合 趙進記 乾泰琥 蔡明黎
仝敬
5、清海波恬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季吉旦立
五銜候選同戴藍翊 饒寶華 敬送
6、海國長春
民國癸丑1933(民國二十二年)年季春吉旦
沐恩弟子
石業昨敬奉
7、后德覃敷
中華民國五十弍(1963年)年季春月
文邑潘正芳敬奉
8、福被蒼生
三、重修紀念碑
慶和芽莊瓊府會館重修天后聖母廟諸同鄉樂捐芳名列後
一九九二年四月廾五日壬申年三月廾三日重修會謹勒石
芽莊瓊府會館重修紀念碑
一九九二年十月卅一日歲次壬申
孟冬 吉旦 重修會謹勒石